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院新闻

援“沪”抗疫手记二:以不一样的方式回归,共同守“沪”

发布时间:2022-04-25 作者:歙县人民医院 发布机构:歙县人民医院

      阳春四月,本是一个鸟语花香、细雨如丝、随处都昭显盎然生机的季节,但就在这暮春四月突遇上海疫情形势严峻。上海,曾是我梦想最初开始的地方,印记着我14年的工作痕迹,是我的第二故乡,那里有我的亲人和朋友。看着手机上不断攀升的数字,内心倍感焦灼。

      4月3日18:00,我下班刚进家门,突然接到护士长电话:“上海急需核酸采样人员增援,主任让你带队去上海!”挂断电话后,内心油然而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告诉我,要去为上海做点什么,要去奉献自己的一份萤火烛光。于是,晚饭都没来得及吃就立即告知了家人,家人的一致同意和支持,更让我毫不犹豫地收拾东西赶往医院集合。

      到达医院,除了本院主动报名的15名同事之外,还有乡镇卫生院的15名医护人员也陆续赶到医院。简短的践行仪式之后,由我为队员们演示了鼻咽拭子采样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护理部周萍主任把带队的重任交给了我,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和信任,“此次去上海意义重大,你们既要做好自身防护,更要把采样工作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你一定要负责把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安全带回家!”周主任的句句叮咛、字字嘱托,顿时让我觉得肩上责任重大。想到领导的嘱托和同事们的信任,我责无旁贷,坚定地跟周主任说:“保证完成任务,带大家平安回来!”

      21:50,我带领30名队员坐上了去市体育馆的大巴车,会同黄山市其他区县的援沪医疗队集合,23:00,这支由201人组成的黄山援沪医疗队分别乘四辆大巴准时出发上海!

      大巴车在夜色中飞快疾行,到了临安服务区,全体队员开始全副武装,做好一到上海就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凌晨5:30,大巴车到达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街道,队员们来不及吃早饭,领到任务后到达各个点位,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状态,对居民进行核酸采样。本队30名队员共负责16个小区的核酸采样,采集人数约13000人,其中特殊人群约500人,在长达八小时的核酸采样过程中,我们没有喝一口水。

      在小区上门入户采样时我们遇到一个80多岁的老人,家中就一个保姆陪住。耄耋老人不顾保姆的建议,执意要下楼来采样,他说:“不能让医生护士们跑的这么辛苦!”但最终因为他家独立电梯故障导致不能下楼,当我跑到5楼上门为他采好样转身的一刹那,老人发现了我防护服背后的字,他激动地说道:“辛苦了!谢谢你,黄山的小姑娘!”老人这一番话,仿佛是给我们注入了强心剂,让我们全然忘了连夜奔波的疲累。

      最终,全队以最快的速度顺利完成核酸采集任务,在清点人数后紧急返回隔离点待命。4月4日22:00我们平安到达隔离点,整理好物品,汇报完工作已经是5号的凌晨2:00多了,第一轮核酸任务顺利完成,真的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月9日,隔离第5天,全队人员按照通知要求7:30下楼在隔离点先做核酸检测、领早饭、回房间,正当大家有序进行时,8:40突然接到紧急任务,要求立即出发上海!有的核酸采样完毕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就急忙拿着防护物资于9:30在大厅集合,10:00准时出发。临近上海时,我们在车上穿好了防护服,17:30到达上海的周浦镇,由当地医务人员带到各个点位,准备采样物品,18:30通知居民做核酸,又是一路颠簸,她们有的就早饭匆匆吃了几口到现在都没吃的,有的在服务区短暂停留时匆匆吃了点面包。夜间,上海刮起了大风,因光线不好又增加了采样的难度,志愿者就拿着手电为我们照明。因当晚我采样的是封控楼,每采完一栋楼,志愿者就骑着电动车带着我到另一栋,为的是让我不要走得太辛苦。其实他们也有将近一个月都没有休息了,虽然相处短暂,但也有感动瞬间。每个点位都在23:00至24:00相继结束采样,最晚的于00:30结束。

      我和队友走在深夜上海的马路上,风很大,耳边浮现着受检市民的一声声“谢谢”,一句句“辛苦了”,拂去了深夜的寒意。因每个点位分散,我们只有通过手机联系,也不能亲自督促穿脱流程,只有一遍又一遍在群里反复提醒。上车时我再次清点人数,不能落下一个人。凌晨1:20出发连夜返回隔离点,所有队员累到不想吃饭,不想洗澡,只想睡觉,但有一种信念支撑着我们,一定要消毒,洗澡,做好个人防护,我们要对自己、家人、患者、医院、乃至整个社会负责,第二轮采样任务依然顺利完成!

      目前我和我的队友们仍在隔离中。作为队长,在隔离期间,我每天要保证队员们的需求和解决各种问题,了解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疫情就是命令,每天我都手机拿在手上,生怕有通知来了,没有及时看见,手机永远满电,信息一个都不敢落下,对于下一次出征,我们时刻准备着!只有在安全解除隔离时我们才是真的完成任务,我鼓励着自己,疫情下有温度,口罩下有信仰,护目镜下有坚定,双向奔赴,以不一样的方式,共同守“沪”,这些必将铸就出这座城市的幸福和安康!

素材提供 |  感染科  方亚兰

责编 | 吴旭

审核 | 吴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