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党群工作党建专栏

党建专栏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二、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②

发布时间:2024-12-28 作者:歙县人民医院 发布机构:歙县人民医院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健全遍及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习近平同志围绕健康中国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推动新时代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打下坚实健康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分10个专题,共计292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至2024年9月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致辞、书信、指示、批示等140多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2024年11月起,歙县人民医院摘选《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的内容,与大家共同学习。


二、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卫生与健康事业涉及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是一项极其崇高也非常特殊的事业。

    ——《正确把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问题》(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502页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邓小平同志强调,卫生部门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江泽民同志指出:“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胡锦涛同志提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不能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政府投入要重点用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正确把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问题》(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502-503 页



    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指医疗卫生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应该主要由政府负责保障,全体人民公平获得。基本和非基本的界限是相对的,随着经济发展、政府保障能力增强、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范围可以逐步扩大,服务标准也可以逐步提高。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同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我国人口众多,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拓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内涵和标准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能不切实际作出承诺,把胃口吊得过高。

    ——《正确把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问题》(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503页



    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发展卫生与健康事业,要科学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所为,坚持政府主导,落实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通过多种方式为人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支持基础医学研究,同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要放宽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消除政策障碍,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优化结构。政府要加强规范管理,依法打击非法行医等行为,保障人民健康权益。

    ——《正确把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问题》(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503-504 页



    我们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制定“健康中国二〇三〇”规划纲要,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范围,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药品流通、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等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推进大病保险全覆盖,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制定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关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报告》(2016年10月24日)



    当前,中国正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民健康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中国始终把卫生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我们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制定了《“健康中国二〇三〇”规划纲要》。

    ——在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并会见陈冯富珍总干事时的谈话(2017年1月18日),《人民日报》2017年1月19日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为广大老百姓健康服务。

    ——在海南考察时的讲话(2018年4月11日-13日),《人民日报》2018年4月14日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在福建考察时的讲话(2021年3月22日-25日),《人民日报》2021年3月26日



    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最根本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北京考察二〇二二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的讲话(2022年1月4日),人民日报》2022年1月6日



    我们深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七十八点二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从一万六千五百元增加到三万五千一百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十亿四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及时调整生育政策。改造棚户区住房四千二百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二千四百多万户,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十亿三千万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8页


来源:《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

责编:汪琦  二审:吴仁权  三审:张荣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