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健康知识健康指南

歙医科普| 手足口病又又又又来了

发布时间:2023-02-27 作者:歙县人民医院 发布机构:歙县人民医院

这病容易误诊当感冒治

患儿打个喷嚏都可能“传毒”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5岁及以下的宝宝容易“中招”,出现重症的几率也高。

 

      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也可能会有发热症状。

      年龄大的孩子,可能会呕吐、腹痛,甚至腹泻。因此,有些家长会当感冒来治。

      等到孩子手心、脚心、屁屁出现皮疹,家长们才会意识到不对劲。有些孩子的口腔粘膜还会出现疱疹,疼痛明显。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通常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往往会出现“一个娃确诊、全班停课”。

      患儿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甚至疱疹液都富含病毒。如果你家娃不小心“招惹”,就会中招:

      ●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等。

 

      ● 吸入了含有病毒的飞沫。比如患儿打喷嚏时,你家娃就在旁边。

      ● 进食了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

得了手足口病别紧张

一般能自己好

      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也不用吃抗生素、中成药和所谓的抗病毒药。

      目前,治疗手足口病,一般会对症治疗。比如,发烧超过38.5℃的孩子,医生会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来降温。脱水的孩子,会进行补液。

      多数孩子的手足口病为轻症,如果没有并发症,一般一周左右就会康复(所以,这病属于自限性疾病)。

但是孩子有这几种情况

可能摊上了大麻烦

      如果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 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 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 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 心率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等。

      这时,千万别耽误时间,赶紧去医院。

      平时怎么做才能预防手足口病?

      首先是,打疫苗!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种,它们之间没有互相交叉免疫。即使打了疫苗,也可能还会得手足口病。但只要是打过疫苗,出现重症的可能性就非常小。其次是,勤洗手多通风。还有,要讲究卫生。

最近是手足口病高发期

人多的地方别凑热闹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