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脚步没有为谁停留,一转眼已是人间四月天,新年胜旧年的好消息来的确实稍稍有些迟,疫情这玩意像是来了次回马枪,打乱了人们原本井然有序的生活。不过好在太阳依旧娇艳,山花遍野,微风夹杂着希望穿过弄堂和小巷,我们又再次见证了中国力量,是众志成城,是不辞劳苦,是国人的脊梁,是沉甸甸的使命感,是满怀热忱还有热泪盈眶。
现在是4月5日,坐在隔离酒店的办公桌前,台灯打着温暖的光晕,看着今日的上海新增和无症状的例数,有感而发。
4月3日傍晚,临时接到医院通知,要作为赴上海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员出征上海。回家草草收拾了行李,和父母简单说明情况,20:00之前赶到医院参加培训,简短的欢送仪式,领导们一番悉心慰问和鼓励,然后领着医院发放的防护物资和生活用品,21:50歙县统一出发至市体育馆,和所有安徽黄山援“沪”队伍集结完毕,深夜出发。
一路披星戴月,在疾驰的大巴上看天色破晓,时间仿佛停下了脚步,我们看日暮也盼日出,忽然开始向往这晨起的第一缕阳光,那表明我们离胜利已经不远了。
经过6小时的舟车劳顿,我们于4月4日凌晨抵沪。因为中途已经穿好了防护服,到达目的地后,等队长分派各自点位讲完相关注意事项后,大巴徐徐向前,在各自点位下车,我们同行七人和虹日小区本地志愿者汇合,做好简单分配和准备后,即刻到达相应楼栋下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志愿者们负责登记,核对,维持秩序,我们负责采样,十混一管,贴条码。几乎是一夜的颠簸,没怎么休息,怕坐大巴晕车,早饭也只啃了一点面包,阳光下,厚实的防护服里没一会就出汗了,穿着纸尿裤,不敢喝点水,怕影响工作进度,浪费防护物资,倒是当地志愿者,对我们关怀备至,询问我们要不要休息,说我们同伴有人低血糖了,要不要去吃点东西,所在异乡,也倍感温暖。
采样工作在上海居民的配合下顺利完成,隔着面屏,看着形形色色的人,那些形形色色的问候和感恩,那些鞠躬、道谢,印象深刻。因为有些是卧床的老人,不方便下楼,在志愿者的陪同下,我们还负责上门核酸采样,一个老爷子看着我们防护服后的标识说“你们是安徽黄山来支援的啊,太感谢你们了,有你们在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有户居民家中有一个插着鼻饲管卧床的消瘦中年人和一个老年痴呆的老人,大妈迎我们进门后,和我们说了很多句谢谢。
疫情防控,每个人守着责任足不出户,各式各样的人,各式各样的故事,不如意也不容易。生活已经很难了,生活还能再难,但生活会好起来吗,会好的。我们和一线基层志愿者们一样,只是平凡又勇敢的人,在展露的温情下,我们看到的是万众齐心,是阑珊处的一片灯火通明。结束工作差不多一点多,肚子饿得呱呱叫,但还是坚持把所有楼栋采样工作收尾后,去站点用餐休息。于下午14:00左右到集合点,简单的休整,乘着大巴返回,22:00左右到达隔离点酒店。平凡的一天倒也充实,就是大巴坐的确实腿麻,回到隔离点继续待命。
看着上海疫情牵动人心的数字,看着全国各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情,一切会好起来的,因为中国力量,因为中国速度,一切都会否极泰来。鲁迅说:希望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我们都是中国青年,勇敢且坚定。
会好的,有我们的守“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我们”守“沪”,相信一切都会好的,所有努力和付出不会白费,我们终将迎来雾尽风暖,看到柳暗花明。
素材提供 | 重症医学科 饶叶宁
责编 | 汪琦
审核 | 吴旭